close

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 新譯劉禹錫詩文選



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

新譯劉禹錫詩文選





新譯劉禹錫詩文選 評價



網友滿意度:



Hello~小編想問問大家對文學的感覺是什麼



以前在念書的時候一定會上國文課

國中的時momo購物網折價券候文言文是小編的弱點阿



只識字但不懂內容

有點苦惱開始一點點排斥

高中還是免不了有國文

小編只好試著了解 認真上課

後來發現文學賞析有種被帶回古時候的感覺

老師講得很生動再跟著老師的解釋

從每個字句中了解

古代人他們的想法、當時情境心境

其實還蠻有趣的



現在就會有現代文學

像是小說 散文集之類的

小編覺得看書時間都過得很快

當你看完一本書兩三個小時就過了

但這幾個小時內其實收獲會不少

欣賞作者精挑細選的詞彙字句



文字間蘊含細膩情感

看書的時候搭一杯咖啡

偶爾文青一下也不錯



最近小編在網路上找書

在金石堂網路書店看到一些不錯的書



新譯劉禹錫詩文選

這本小編還剩一些沒看完



但是還不錯收穫不少



新譯劉禹錫詩文選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看看

小編跟妳們說 在金石堂網路書局買書



使用銀行卡享有更多好康喔



大家快去逛逛買好書吧





小鴨 金石堂購物折價券傳送門

新譯劉禹錫詩文選



本週熱銷商品:





一襟幽事







倦眼集(簡體版)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新譯劉禹錫詩文選》



    劉禹錫是中唐著名的詩人、文學家,詩文初與柳宗元齊名,並稱「劉柳」,晚年與白居易唱和,並稱「劉白」。其詩歌有意境悠遠、風力遒勁、用典精到、詞采華麗等特點,重視從民歌中汲取藝術營養,並以個人獨有的才情對民歌加以改造,開啟唐詩新風貌。劉禹錫以其傾盡全力寫作的七絕、七律,以及其〈竹枝詞〉等仿民歌體詩和詠懷古跡詩,在中國詩歌史上獨樹一幟,成為大家。文章亦華贍可讀。因他長期被貶,政治上的遭遇,對其心境和創作皆有深刻影響。本書選錄劉禹錫詩三百六十二首,文二十三篇,詮解以中唐政局為大背景,以其生平遭際為經,詩歌創作為緯,經緯交織,對其生平、時代背景與作品間之關聯都有詳實而中肯之評述,期使讀者對劉禹錫詩文及其創作的內在動因、人格力量和藝術淵源能有會心的理解。















      1.劉禹錫是中唐有名的大詩人,與韓愈、柳宗元、元稹、白居易等人齊名。擅長七絕、七律和民俗歌體詩,著名作品如:〈金陵五題〉其一(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其二(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竹枝詞二首〉其一:「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皆膾炙人口。常用成語「司空見慣」即出自他的〈贈李司空妓〉一詩:「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古文觀止》所收〈陋室銘〉則是他的散文名篇。








      2.欣賞或研究唐詩或唐代文學史,決不能略過劉禹錫。劉禹錫也是中唐「五大貶謫詩人」(韓愈、白居易、元稹、劉禹錫、柳宗元)之一,了解其政治上的遭遇和不如意,是閱讀其文學作品的關鍵。本書注譯者在「導讀」花大篇幅詳細剖析其中的來龍去脈,對讀者幫助甚大,也是研究唐代文學史和中唐政治非常有用的參考。




















    • 作者介紹







      閻琦(注譯者)








      一九四三年出生於陝西醴泉。西北大學文學碩士,現為西北大學中文系教授。曾擔任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李白研究會副會長等。主要著作有《韓詩論稿》、《韓昌黎文集校注》、《唐詩與長安》、論文集《識小集》等,合著《唐文選》、《李白全集編年箋注》等。


















    新譯劉禹錫詩文選-目錄導覽說明





    • 新譯劉禹錫詩文選目次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自序




      導讀








      編年詩選








      貞元、永貞詩選




      華山歌 二




      省試風光草際浮 三




      答張侍御賈喜再登科後自洛赴上都贈別 五




      馬嵬行 六




      白鷺兒 九




      請告東歸發霸橋卻寄諸僚友 一○




      謝柳子厚寄疊石硯 一一




      淮陰行五首并引(選三)




      其一(簇簇淮陰市) 一二




      其二(今日轉船頭) 一三




      其四(何物令儂羨) 一三




      題招隱寺 一四




      柳絮 一五




      洛中送楊處厚入關便遊蜀謁韋令公 一六




      和武中丞秋日寄懷簡諸僚故 一七




      逢王二十學士入翰林因以詩贈 一八




      廣宣上人寄在蜀與韋令公唱和詩卷因以令公手札答詩示之 一九




      蒲桃歌 二一




      春日退朝 二二




      桃源行 二四




      萋兮吟 二六




      赴連山途次德宗山陵寄張員外 二七




      秋晚題湖城驛池上亭 二八




      登陝州城北樓卻寄京師親友 二九




      紀南歌 三○




      韓十八侍御見示岳陽樓別竇司直詩因令屬和重以自述故足成六十二韻 三一








      元和詩選




      聚蚊謠 四二




      百舌吟 四三




      飛鳶操 四六




      秋螢引 四八




      武陵書懷五十韻并引 五○




      陽山廟觀賽神 五九




      詠古二首有所寄




      其一(車音想轔轔) 六一




      其二(寂寥照鏡臺) 六二




      覽董評事思歸之什因以詩贈 六二




      臥病聞常山旋師策勳宥過王澤大洽因寄李六侍御 六四




      酬元九院長自江陵見寄 六六




      翰林白二十二學士見寄詩一百篇因以答貺 六七




      傷秦姝行并引 六九




      送李策秀才還湖南因寄幕中親故兼簡衡州呂八郎中 七三




      哭呂衡州時予方謫居 八一




      謫居悼往二首




      其一(悒悒何悒悒) 八三




      其二(鬱鬱何鬱鬱) 八三




      送僧元暠南遊并引 八五




      寄楊八拾遺 八九




      酬竇員外使君寒食日途次松滋渡先寄示四韻 九○




      漢壽城春望 九二




      秋日送客至潛水驛 九三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九四




      泰娘歌并引 九五




      秋日過鴻舉法師寺院便送歸江陵并引 一○○




      庭梅詠寄人 一○三




      步出武陵東亭臨江寓望 一○四




      團扇歌 一○五




      采菱行 一○六




      踏歌詞四首




      其一(春江月出大堤平) 一○八




      其二(桃蹊柳陌好經過) 一○九




      其三(新詞宛轉遞相傳) 一○九




      其四(日暮江頭聞竹枝) 一一○




      堤上行三首




      其一(酒旗相望大堤頭) 一一一




      其二(江南江北望煙波) 一一一




      其三(長堤繚繞水徘徊) 一一二




      競渡曲 一一三




      蠻子歌 一一五




      視刀環歌 一一五




      秋風引 一一六




      元和甲午歲詔書盡徵江湘逐客余自武陵赴京宿於都亭有懷續來諸君子 一一七




      傷獨孤舍人并引 一一八




      徵還京師見舊番官馮叔達 一一九




      酬楊侍郎憑見寄二首




      其一(翔鸞闕底謝皇恩) 一二○




      其二(十年毛羽摧頹) 一二一




      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一二二




      荊州道懷古 一二三




      再授連州至衡陽酬柳柳州贈別 一二四




      重答柳柳州 一二六




      酬柳柳州家雞之贈 一二七




      沓潮歌并引 一二八




      答楊八敬之絕句 一三○




      代靖安佳人怨二首并引




      其一(寶馬鳴珂踏曉塵) 一三二




      其二(秉燭朝天遂不回) 一三三




      敬酬徹公見寄二首




      其一(淒涼沃州僧) 一三四




      其二(越江千里鏡) 一三五




      衢州徐員外使君遺以縞紵兼竹書箱因成一篇用答佳貺 一三五




      插田歌并引 一三七




      元日感懷 一三九




      南中書來 一三九




      觀棋歌送儇師西遊 一四○




      平蔡州三首




      其一(蔡州城中眾心死) 一四三




      其二(汝南晨雞喔喔鳴) 一四四




      其三(九衢車馬渾渾流) 一四五




      平齊行二首




      其一(胡塵昔起薊北門) 一四七




      其二(泰山沈寇六十年) 一四九




      莫徭歌 一五一




      連州臘日觀莫徭獵西山 一五二




      海陽十詠并引




      吏隱亭 一五三




      切雲亭 一五四




      雲英潭 一五五




      玄覽亭 一五六




      裴溪 一五六




      飛練瀑 一五七




      蒙池 一五七




      棼絲瀑 一五八




      雙溪 一五九




      月窟 一五九




      重至衡陽傷柳儀曹并引 一六○








      長慶詩選




      松滋渡望峽中 一六一




      始至雲安寄兵部韓侍郎中書白舍人二公近曾遠守故有屬焉 一六三




      傷愚溪三首并引




      其一(溪水悠悠春自來) 一六六




      其二(草聖數行留壞壁) 一六七




      其三(柳門竹巷依依在) 一六八




      寄朗州溫右史曹長 一六八




      酬馮十七舍人宿衛贈別五韻 一七○




      宣上人遠寄賀禮部王侍郎放榜後詩因而繼和 一七一




      送周使君罷渝州歸郢中別墅 一七二




      白舍人自杭州寄新詩有柳色春藏蘇小家之句因而戲酬兼寄浙東元相公 一七四




      送裴處士應制舉并引 一七五




      和樂天題真娘墓 一七九




      和樂天柘枝 一八○




      聞韓賓擢第歸覲以詩美之兼賀韓十五曹長時韓牧永州 一八一




      畬田行 一八二




      蜀先主廟 一八四




      觀八陳圖 一八五




      竹枝詞九首并引




      其一(白帝城頭春草生) 一八七




      其二(山桃紅花滿上頭) 一八九




      其三(江上朱樓新雨晴) 一八九




      其四(日出三竿春霧消) 一九○




      其五(兩岸山花似雪開) 一九○




      其六(城西門前灩澦堆) 一九一




      其七(瞿唐嘈嘈十二灘) 一九一




      其八(巫峽蒼蒼煙雨時) 一九二




      其九(山上層層



















    自序

    無論從中唐政治、文學的角度看,劉禹錫都是第一流人物。

    所謂「從政治的角度」,說法或不嚴密。正確的說法應是「詩人與中唐政局關係的角度」。中唐五大詩人韓愈、白居易、元稹、劉禹錫、柳宗元,一生命運的升沉浮降,皆與中唐政局關係密切:韓愈一貶陽山,再貶潮州;白居易曾貶江州;元稹曾貶江陵,劉禹錫初貶朗州,又久貶連州、夔州、和州,自言「二十三年棄置身」;柳宗元初貶永州,再貶柳州,終於貶死於柳州。故有學者稱他們為「中唐五大貶謫詩人」。然就貶斥之久、貶地之惡,劉、柳又甚於韓、白、元。韓、白、元遭貶,有各自不同的原因,屬「個案」(例如韓愈貶潮是因為他諫迎佛骨);劉、柳則是「同案」,即參與並成為貞元、永貞之際王叔文、韋執誼的「黨人」集團,遭後來即位的憲宗嫉恨,二十三年之貶,皆與憲宗有關。以後的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四代,對劉禹錫的懲罰未嘗稍懈,柳宗元「中道殂隕」,得年不及五十,而劉禹錫享年七十一,活過了憲宗朝、穆宗朝以及敬宗、文宗、武宗朝,憲宗以至穆、敬、文、武的不肯大用禹錫,卻是一脈相傳的。原因仍舊與當年的王、韋「黨人」集團案有關。注釋劉禹錫詩文集,儘管是選注,繞不過去還是王、韋「黨人」。究竟如何評價王、韋「黨人」從上臺到執政,到敗落,如何看待劉禹錫(以及柳宗元)在王、韋執政期間的表現,對深刻認識並透視其詩文創作背後的心理,非常重要。關於王韋集團執政的評價,學術界長期為一種非學術的社會學的力量所左右,以王、韋執政為「革新」,以「八司馬」代表著新銳力量,以致對劉禹錫詩歌有種種偏差誤解。筆者在「導讀」中花大氣力,用萬餘字篇幅縱論王、韋「黨人」執政的種種弊端,還「八司馬」以真面目,目的就是為了方便以中唐政局為大背景,將劉禹錫生平、時代背景、作品之關聯予以詳實交代,以劉禹錫生平遭際為經,以其詩歌創作為緯,經緯交織,為讀者諸君開啟理解劉禹錫詩歌及其創作的內在動因、人格的力量和藝術的淵源之門戶。「導讀」中有云:元、白、劉、柳「皆是一代英才,而時局似乎是在召喚著英才,又同時在埋沒並棄置著英才。」 宏觀地把握劉禹錫詩文創作,尤其是貶謫期的詩歌創作,必須先瞭解他貶謫時期的心理。而劉禹錫貶謫時期的心理,可以說一直處在糾結與矛盾中:既堅守昔日立場,同時又因被政治棄置、自己又急於參與社會政治的急迫心情交匯在一起,所謂還「八司馬」以真面目,其含義在此。讀者諸君若能以此為切入點,必然會對劉禹錫詩文,尤其是詩歌有會心的理解。

    從文學的角度看,劉禹錫與白居易一起,是中唐後期最重要的詩人。持平地說,整個中唐,韓、孟是前期的代表,元、白與劉、柳是中期的代表,而劉、白則是後期的代表。這與劉、白俱享長壽有關,亦與他們詩歌藝術優美純熟有關。劉禹錫詩歌,無異有「三變」:朗州十年為一變,寫土風民俗、模擬當地民歌以及詠古詩,華麗明朗的詩歌風格顯露並成熟;刺連州、夔州、和州時期為再變,「俚而雅」的〈竹枝詞〉達到他絕句藝術的巔峰,寄寓深厚的〈金陵五題〉、〈西塞山懷古〉成為他詠懷古跡的絕唱,〈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成為他七律的高峰;晚年居洛為三變,思想趨於沉靜、閒適,對詩歌藝術(尤其是七律、七絕)精益求精達到了新的頂點。

    本書選錄劉禹錫晚年詩作較多。劉禹錫晚年,除去刺蘇州、汝州、同州的五年,居東都為分司官共六年。六年間,他所為詩三百餘首,多為五七律、絕句,幾乎占平生所作三分之一。認識劉禹錫晚年及其詩作,研究劉、白關係是一個切入點。劉、白同為東都分司官,分司官的特點是職銜高、俸祿高而職事甚輕,故可以有充分的餘暇精研詩歌藝術。單是大和元年到五年間劉、白的寄贈、酬答、唱和或互相懷念的詩,即有七十首之多,劉禹錫與令狐楚、李德裕等朝中官員往還的詩歌亦復不少。當然,反映社會現實少、人生感慨少容或也是此類詩歌的一個缺陷,但從唐代是一個詩的國度即聞一多先生所說的「凡生活用到文字的地方,他們一律用詩的形式來寫」的角度來看,這正是詩歌藝術得以精進的好機遇。當此之際,詩成為詩人與詩人之間往還的一種常態:是應酬的工具,也是交遊的中介、友誼的見證,同時,藝術精湛的詩也因此而生。

    以上諸點,是本書注譯者給讀者諸君閱讀此書的建議。

    《劉禹錫集》三十卷,外集十卷,今世所傳有景宋刊兩種,南宋紹興刻本有四庫本、四庫備要本,於今較為易得。劉禹錫詩約八百首,文近二百篇,本書選入禹錫詩三百六十二首,文二十三篇,詩文俱按編年排列,文字以四庫本《劉禹錫集》為準,也雜取他本,擇善而從。因為選本畢竟不是嚴格意義的古籍校勘本,故凡文字與四庫本有異處,未能一一指出。編年則參考了禹錫集的幾種編年本,釋文也參考了通行的幾種注本。限於體例,俱未能一一標出,在此謹致謝意。所選容或不當,注釋與研析亦或有不妥當處,敬祈方家與讀者諸君指正。



    閻琦謹識





    名人推薦:

    1.劉禹錫是中唐有名的大詩人,與韓愈、柳宗元、元稹、白居易等人齊名。擅長七絕、七律和民俗歌體詩,著名作品如:〈金陵五題〉其一(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其二(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竹枝詞二首〉其一:「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皆膾炙人口。常用成語「司空見慣」即出自他的〈贈李司空妓〉一詩:「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古文觀止》所收〈陋室銘〉則是他的散文名篇。

    2.欣賞或研究唐詩或唐代文學史,決不能略過劉禹錫。劉禹錫也是中唐「五大貶謫詩人」(韓愈、白居易、元稹、劉禹錫、柳宗元)之一,了解其政治上的遭遇和不如意,是閱讀其文學作品的關鍵。本書注譯者在「導讀」花大篇幅詳細剖析其中的來龍去脈,對讀者幫助甚大,也是研究唐代文學史和中唐政治非常有用的參考。

    導讀(節錄)

    劉禹錫(西元七七二八四二年),字夢得,洛陽人,中唐著名詩人、文學家。詩文初與柳宗元齊名,並稱「劉柳」,晚年與白居易唱和,並稱「劉白」。新、舊《唐書》有傳。其文集今傳者有《劉賓客文集》三十卷,為劉禹錫自編訂者。又有《外集》十卷,應是劉禹錫去世後由其後人補入者。其中詩約八百首,文(包括賦)約二百二十餘篇。

    劉禹錫的生平及仕宦經歷,線索大體清晰,斑斑可考。研究界對劉禹錫的籍貫(或族望)、民族、出生地等有些爭議,可參看已出版的相關傳記、評傳等,此處不贅。

    劉禹錫一生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德宗貞元二十一年(西元八○五年,其年八月順宗內禪,憲宗即位,改元永貞),禹錫三十四歲以前。這一階段是劉禹錫成長、讀書、習為詩文及進入科場、初入官場階段。第二階段自憲宗元和元年(西元八○六年)至敬宗寶曆二年(西元八二六年),禹錫三十五歲至五十五歲,因結交王叔文、韋執誼而長期被貶在外。第三階段自文宗大和元年(西元八二七年)至武宗會昌二年(西元八四二年),禹錫五十六歲至七十一歲病逝於洛陽。晚年的禹錫仕途雖不盡如其意,但不再流離坎坷,雖曾短期外放為蘇州、汝州、同州刺史,但皆是上州,且職銜顯赫。其餘時間多在兩京間任職:雖然多是分司閒散之職,然職位不可謂不高。與白居易一樣,劉禹錫也享高壽。

    劉禹錫進入科場非常順利:貞元八年(西元七九二年),二十一歲的禹錫赴京應進士舉,次年與柳宗元同登進士科,其年再登吏部博學宏詞科,授太子校書。他後來頗為得意地說自己「是時年少,名浮於實,士林榮之」(〈子劉子自傳〉)。相對於唐代久困科場的多數舉子,相對於「四舉於禮部乃一得,三選於吏部卒無成」(韓愈〈上宰相書〉)的韓愈,初入科場的劉禹錫堪稱一路順風。貞元末,即德宗薨、順宗即位,王、韋執掌朝政短短的半年之間,初入官場的劉禹錫更進入了一個短暫的「春風得意」期,他的職位攀升得很快:貞元十九年登朝為御史臺監察御史,二十一年正月,順宗即位,王叔文擢禹錫為屯田員外郎、判度支鹽鐵案。唐代文武散官品階分二十九等,監察御史正八品上,員外郎從六品上。中間越過了從七品上、下,正七品上、下,從六品下,共五級。一般官員可能要經過十數年的攀登才能達到的高度,劉禹錫一日之間就達到了,故稱得上是「越級超拔」(與他待遇相同的還有柳宗元)。然而,福禍伏倚,貞元末劉、柳與時為吏部郎中的韋執誼、翰林院以棋待詔侍奉太子的王叔文相善,埋下了此後數十年坎坷際遇的種子,這顆種子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劉禹錫長達二十三年的被「棄置」在外(柳宗元因病早卒)。貞元末仕途的驟升、再遠竄,嚴重挫傷劉禹錫的政治銳氣,不但遲滯了他入仕道路攀升的步伐,並長期鬱結於胸,使直到晚年似乎已居於高位的他仍然不能化解。

    編年詩選

    貞元、永貞詩選

    華山歌

    【題解】唐德宗貞元八年(西元七九二年)秋冬間,劉禹錫辭親,自揚州入長安參加進士科考試,途經華山,作此詩。華山,一名太華山

















    編年詩選



    貞元、永貞詩選



    華山歌



    【題解】唐德宗貞元八年(西元七九二年)秋冬間,劉禹錫辭親,自揚州入長安參加進士科考試,途經華山,作此詩。華山,一名太華山,在今陝西華陰南,古稱西嶽。全詩讚美華山,間接表達了年輕詩人對未來前程的嚮往和期待。



    洪鑪1.作高山,元氣鼓其橐2.。俄然3.神功就4.,峻拔5.在寥廓6.。靈蹤露指爪7.,殺氣8.見稜角9.。凡木不敢生,神仙聿來託10.。天資帝王宅11.,以我為關鑰12.。能令下國人13.,一見換神骨。高山固無限14.,如此方為嶽15.。丈夫無特達16.,雖貴猶碌碌17.。



    【注釋】1.洪爐冶煉金屬的大爐。此指自然、造化。2.橐即橐龠,古代一種鼓風器。3.俄然頃刻間。4.神功就指天地、造化成功造就華山。5.峻拔高峻聳立。6.寥廓指天空。7.靈蹤露指爪《史記?封禪書》張守節《正義》引《括地志》云:「華、嶽本一山,當河水過而行,河神巨靈手蕩腳踏,開而為兩,今腳跡在東首陽下,手掌在華山,今呼為仙掌,河流於二山之間也。」靈蹤,巨靈神的遺跡。指爪,即華山仙掌峰。《華嶽志》載:「(華山)東峰曰仙人掌,峰側石上有痕,自下望之,宛然一掌,五指具備。」8.殺氣肅殺之氣。9.棱角指山峰。華山有五峰,東曰朝陽峰,南曰落雁峰,西曰蓮花峰,北曰五雲峰,中曰玉女峰。10.神仙聿來託謂神仙可在此託身居住。聿,語助詞,於是。11.帝王宅京師。此指長安。12.關鑰門閂;門鎖。13.下國人京師以外的人。此禹錫自指。14.無限很多。15.嶽山高而有名者。16.特達特出的才能與功業。17.碌碌平庸無所作為。



    【語譯】大自然造就高山,元氣鼓動風橐。頃刻間成就神奇功績,挺拔高峻的大山屹立在天穹。傳說中巨靈開山留下了指掌遺跡,肅殺之氣顯露在華山五峰之間。平常的樹木不能在此生長,只有神仙能託身居留於此。上蒼也要資助帝都長安,以華山為關防鎖鑰,讓如我一般的下國之人,一看見它就如同換了神骨。天下的高山雖然很多,只有華山才稱得上是嶽。男子漢如果沒有特出的才能和貢獻,即使終身顯貴,仍是庸碌無用之人。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18開17*23cm
    頁數:616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 作者:閻琦 注譯

      追蹤











    • 出版社:三民

      出版社追蹤

      功能說明





    • 出版日:2016/6/27








    • ISBN:9789571461472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新譯劉禹錫詩文選





arrow
arrow

    maxinetl40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